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内家拳的龙虎劲

有内容的 国术 2021-08-13

练内家拳,尾椎骨很重要,海底穴也很重要。这里头有个秘密,不是练到了的人不知道。海底那个地方一般人都是松松垮垮或者凹进去的,但是你练对了到一定阶段呢,它就顶出来了,非常得饱满。就好像人家说内功高的人太阳穴鼓出来,其实这都是内部精炁旺盛的表现。


当浮力已去,新力初生,突然发现身体里面有发空的景象,这个空好像是个未动的风箱,很明显地感觉到空空如也,而四肢的运动则变动空空松松。注意,不是软软塌塌,是空空松松,并非无力,却也非拙力。此时精神逐渐旺盛,尤其走路,很不着力,就是不使劲了,感觉好像走得很慢,实际和平常一样,有时候感觉自己能融化在空气里。



尾椎骨活了以后,紧接着就是脊椎骨整个的活了,打每一式就不是胳臂腿的劲力,而是都从脊椎骨来了。严格地说,是尾椎骨发动,脊柱发力,送于四肢。脊柱此时就可以晃动了,尾椎骨一动,脊柱骨晃动,你想怎么晃就怎么晃,就会感觉到力量是从脊柱中来,有时候来点情绪,晃得一厉害就如风魔一般,动作奇快。


给你个自信,这么快有谁能看得住?其实还只是在中途啊。此是身体浮力尽去,内劲初得的景象。再从头捋一遍,关键就是用意不用力,去掉浮力,度过昏蒙阶段,渐入明堂。尤其是太极拳,每一式都如此,因为尾椎骨和脊柱活了,身体就全活了,胳臂腿往哪去都行了,自己就象个万向节,随便去,随便打,自在!


练太极拳的都说自己走的是“猫步”,什么是猫步?就是提着劲的步。看看猫走道、或者豹子、狮子和老虎,没有一大步一大步哐当哐当走的, 都是提起来、慢慢放下去,柔柔软软地、毫无消息地走向前去,走到猎物跟前对手还不知道呢。内家拳练时都是这个步法。凡是脚底板哐哐响的,都是练错了。


形意拳为何前脚撇开?胯也。胯为一身总轴,接天连地,胯开则周身开也。开胯于易骨中必然达到,则有精气入骨,日增一纸。说通俗点,身体里感觉在长东西。即筋骨膜,日渐粗壮。 


内家三拳,都是脚走出来的。重点不在手上,但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用脚走拳才对,脚上有了,腰胯才会出来。内家拳强调整体,都说丹田如何如何,其实是腰胯带动。说大龙还不够透彻,其实还是腰胯。腰胯出来了,一抬步就能赢人。所谓换劲,就是把用膀子的劲改成用腰胯。慢慢生活里都是这个,就是功夫。


内家拳所说的龙劲就是人体脊柱发出的劲力,是直立变化之劲力。其劲力发自脊柱,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脊柱之劲力伸缩旋摇似腾空之龙,故日龙劲。其取龙形搜骨之名既有寻力之源又有力从根发之喻;据此可渐渐知晓精进武功的重要路径与方向。


虎劲是炸扑劲力,发自腰腹、力达八荒。启动于丹田,鼓荡至周身;与脊柱之龙劲合成为万向的复合劲力。虎劲是在人体的骨盆、腰椎、两胯的连接肌腱经过深入持续的内家拳功修炼被逐渐激活、强化、使人体出现并形成的类似猛虎才有的腰胯之功。故此俗称:虎劲。 


观察当下习武者所谓的龙劲,大都存在着脊柱发出的龙劲与脊背(后背)发出的挣力的概念与实质的混肴不清。分清这两者的目的,是为了使发力的机制更接近整体劲力形成的客观要求。


道理很简单:脊柱是人体运动的中枢,只有脊柱主动而非被动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与形成骨架传功的整体运动模式。虎劲的问题是胯部与裆部的训练概念与实质的指向内涵不明,胯是指连接骨盆区域的一部分即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裆部一般所指左右两腿根部的连接处。


这里要着重说明是的是:习武者只要修炼至开胯的程度,上下体的劲力就会自然联通,这对形成习武者梦寐欲求的整体劲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幸的是开胯很难,现在很多练习者每天做的实际上是开裆练习;如此练下去即使能两腿横竖劈叉甚至可以扳脚至头顶、成所谓的朝天蹬姿势。


当见到此等练习者在赞美他的意志与恒心的同时,也还是要告诉他:很可惜、这不是真正的开胯。开胯之法在于桩功的深入及相应的辅助功法练习,其练习过程艰苦异常、非有志于此道者难以习之。


*信息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形意拳——行如槐虫

● 真传一句话:身如弹簧,起如挑担

● 站桩的关隘

● 功夫是“养”出来的!

 松肩开胯的秘诀,原来就这么简单!(附教学视频)

 出手不见形——武学的至高境界!





一个有内容的公众号

ID:guoshu6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